激光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正文

创新的非激光方法将钙钛矿太阳能组件效率提高到21.7%

2024-03-05 11:24:03  来源:激光网原创    

激光网3月5日消息,来自HZB的HySPRINT创新实验室的研究人员与中国机构一起,最近在钙钛矿太阳能组件制造方面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通过采用可调节的线掩模技术而不是传统的激光划线,他们规避了钙钛矿分解和电极腐蚀的问题,从而在功率转换效率和组件稳定性方面实现了显着飞跃。

传统的激光划线方法长期以来一直是钙钛矿太阳能组件生产的瓶颈,因为它们容易分解热敏钙钛矿材料并腐蚀电极,从而增加串联电阻。该团队引入的创新非激光方法可防止钙钛矿和电极之间的直接接触,从而保护这些敏感材料的完整性。这种方法不仅保证了21.7%的功率转换效率,而且实现了98%的几何填充系数,超过了大多数激光加工模块的效率。

钙钛矿太阳能模块的所有层,包括钙钛矿本身,都是通过气相沉积制造的。通过微调前驱体成分,研究人员能够优化模块的性能。引入自然形成的阻隔层在增强模块稳定性方面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运行 500 小时后仍保持了 90% 的效率。这标志着对传统方法的重大改进,为钙钛矿太阳能技术的未来提供了有前途的替代方案。

这一突破为钙钛矿太阳能技术的发展和采用开辟了新的视野。通过解决材料分解和电极腐蚀的关键挑战,非激光方法为更高效、更稳定的太阳能组件打开了大门。这些进步可能会对可再生能源领域产生重大影响,可能导致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在各种应用中更广泛地采用和部署。随着对可持续和高效能源解决方案的不断追求,这些创新对于推动世界更接近更绿色的未来至关重要。

这项研究的意义是深远的,为提高钙钛矿太阳能组件的效率和稳定性提供了希望的灯塔。随着世界继续寻求可再生能源解决方案,非激光方法可能在钙钛矿太阳能技术的广泛采用中发挥关键作用,标志着在追求可持续能源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

免责声明: 激光网遵守行业规则,本站所转载的稿件都标注作者和来源。 激光网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激光网”, 不尊重本站原创的行为将受到激光网的追责,转载稿件或作者投稿可能会经编辑修改或者补充, 如有异议可投诉至:Email:133 467 34 4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