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光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正文

研究人员使用双色飞秒激光离子质谱法用于分析致癌化合物

2023-07-07 14:03:34  来源:激光网原创    

  Talanta杂志上的新研究说明了在分析硝化多环芳烃的过程中使用紫外飞秒激光作为电离源,这种化合物存在于环境中,被认为具有高度致癌性和致突变性。紫外激光与微型飞行时间质量分析仪和时间相关离子计数系统相结合,并选择紫外激光脉冲用于单色和双色多光子电离。

  带有飞行时间质量分析器和时间相关离子计数系统的双色 MPI 是一种强大的质谱技术。在该方法中,采用两束不同波长的激光束来电离样品分子。第一束激光束称为“泵浦”光束,将分子激发到更高的能态。第二激光束,称为“探测”光束,通过多光子吸收电离受激分子。然后,生成的离子通过 TOF 质量分析仪加速,并根据质荷比并由时间相关离子计数系统检测。时间相关离子计数系统精确测量每个离子的到达时间,从而可以准确确定样品中离子的质量和丰度。双色 MPI、TOF 质量分析和时间相关离子计数的结合可以对复杂样品进行灵敏且高分辨率的分析。

  日本福冈九州大学的研究人员在研究中表示,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最常用于硝基多环芳烃的痕量分析,但目前的 MS 电子电离技术可能无法形成分子离子。然而,该紫外激光实验所使用的过程确实导致了分子离子的形成。

  据研究人员称,硝基多环芳烃不仅是通过化石燃料的燃烧直接产生的,而且还可以通过硝基多环芳烃与大气污染物和二氧化氮的化学反应来直接产生,尽管研究人员说环境转变的效力在某种程度上是有争议的。吸入硝基多环芳烃的人类,即使与普通多环芳烃相比浓度较低,也可能会面临氧化应激,从而增加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本研究中为优化硝基多环芳烃的测定做出了一些让步。作者表示,硝基多环芳烃实际上已转化为氨基多环芳烃,以便在质量分析之前进行更具选择性和灵敏度的检测,因为硝基多环芳烃的寿命往往较短 。该实验的最初建议是在 200 nm 测量范围内对分析物进行电离,但由于背景信号干扰,该建议被修改为 345 nm 的近紫外区域。

  总体而言,本研究基于 343、257 和 206 nm 的单色电离以及 343 和 257 nm 的双色电离观察到了 14 种硝基多环芳烃 。研究人员认为,飞秒激光电离质谱测量在识别分子离子方面优于电子电离质谱,因为优化激光波长可以减少多余的能量。该技术的实用性进一步得到了证明:硝基多环芳烃能够在二维 GC-MS 显示屏上进行测定,同时包含在标准参考材料中。最后,该应用中使用的紧凑型 fsLIMS 系统被认为比具有更复杂的钛:蓝宝石激光系统。

免责声明: 激光网遵守行业规则,本站所转载的稿件都标注作者和来源。 激光网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激光网”, 不尊重本站原创的行为将受到激光网的追责,转载稿件或作者投稿可能会经编辑修改或者补充, 如有异议可投诉至:Email:133 467 34 4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