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光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正文

研究人员观察自我清洁机制如何在蝉的翅膀上发挥作用

2023-06-05 11:47:08  来源:激光网原创    

  一项研究表明,对昆虫如何利用水滴清洗体内污垢和污染物的新见解可能有助于提高自清洁设备的性能。

  许多生物,包括蝉、壁虎和莲花,都进化出了防水的蜡质表面,因此晨露会形成完美的圆形水滴。

  科学家们现在已经揭示了这些液滴在昆虫翅膀和植物表面相遇、跳跃和滚动的精确机制——带走微小的污染物。

  专家说,类似的方法可用于改进人造自清洁设备的设计和功能,包括太阳能电池板、汽车挡风玻璃和生物传感器的涂层。

  爱丁堡大学工程学院的一组研究人员观察了自我清洁机制如何在蝉的翅膀上发挥作用。

  使用由超级计算机 ARCHER2 提供支持的计算机模拟,他们发现可以通过两种方式去除污染物——这取决于水滴、污染物和昆虫翅膀表面的分子之间的吸引力。该研究发表在《纳米快报》杂志上。

  研究结果表明,当水滴的力大于将污染物固定在表面的力时,污染物被水滴吸收,然后从蝉的翅膀上滚下或跳下。

  在其他情况下,大量液滴合并在一起产生的升力会将污染物弹射出机翼,呈迷人的液滴形状,类似于热气球。

  Sreehari Perumanathk 博士说:“我们现在对如何在不使用电源的情况下对表面进行被动净化有了更好的了解。这项工作对于未来的研究和自清洁表面新实验的开发具有广阔的前景。”

  “这项研究揭示了从表面有效去除污染物所需的关键参数,并为未来电子和生物传感器的精密组装开辟了新途径,”Matthew Borg 博士说。

免责声明: 激光网遵守行业规则,本站所转载的稿件都标注作者和来源。 激光网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激光网”, 不尊重本站原创的行为将受到激光网的追责,转载稿件或作者投稿可能会经编辑修改或者补充, 如有异议可投诉至:Email:133 467 34 45@qq.com